七七抗战---卢沟桥
栏目:古桥故事 发布时间:2023-05-20
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,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。永定河旧称卢沟河,桥亦以卢沟命名。卢沟桥建于卢沟桥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,完成于明昌三年(1192年),明正统九年(1444年)重修。清康熙时毁于洪水,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重建。桥全长266.5米,宽7.5米, 11孔半圆形石拱,每拱长度不一,跨径短的只有16米,长的有21.6米。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

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,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联拱石桥。永定河旧称卢沟河,桥亦以卢沟命名。卢沟桥建于卢沟桥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,完成于明昌三年(1192年),明正统九年(1444年)重修。清康熙时毁于洪水,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重建。桥全长266.5米,宽7.5米, 11孔半圆形石拱,每拱长度不一,跨径短的只有16米,长的有21.6米。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,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,有的母子相抵,有的相互戏耍,有的像倾听水声,有的像检阅桥上的车马,神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“卢沟晓月”汉白玉碑,为燕京八景之一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?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“它是世界上最好的、独一无二的桥”。桥东为宛平县城,明崇祯十一年(1638年)建。1937年7月7日,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。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,史称”七七卢沟桥事变”。 


“卢沟晓月”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,桥上有清乾隆题写的“卢沟晓月”碑亭。到1985年,卢沟桥还是北京西南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,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。1985年后在旁边建了两座新桥后,古桥才停止使用。


卢沟桥东为宛平县城,明崇祯十一年(1638年)建。1937年7月7日夜,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防区内进行军事演习。演习结束后,日军借口失踪一名士兵,无理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查,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。日军遂向位于桥东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轰击,并企图强夺卢沟桥。这就是“卢沟桥事变”或“七七事变”。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,在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,忍无可忍,奋起抗击,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。 “卢沟桥事变”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,从此,中国人民团结起来,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,前仆后继,英勇斗争,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。同时,抗日战争也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 至今,卢沟桥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墙上,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。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,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。目前,卢沟桥、宛平城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,已经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纪念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